学习以及赶Due的软件和工具

这篇文章讲了平时用的一些软件吧,我最初把这篇文章发布在这里

会包括GoodNotes,Notability,Notion,Typora(Markdown,和纸质的对比),overleaf(LaTeX,和word的对比),日程本,和Mac系统自带的日历。末尾写了一些我用过但是不是很适合我或者没有用过但是i听说不错的软件或者工具。这篇文章的内容只是针对我自己的习惯和用下来的感受,具体用啥软件或者工具还是看每个人自己喜欢。

太长不看:对于我来说,基本用途是这些

记笔记:需要大量截屏或者图片的话,就Notion,提供并且使用课件的时候就用Notability,其余情况基本就是GoodNotes。目前我没有全程打字记笔记的课,如果有的话我可能会用Typora(markdown)

看论文或者电子书:需要精读就是GoodNotes,否则就是Mac自带的预览(之前使用Skim作为看pdf的软件,但是最近用不了了)

整理归纳:全是或者大部分都是公式就手写(纸质),否则就Typora(Markdown)

写作业:除了有要求或者大多是文字的情况下,基本是Notablity。对于paper,就是要求电子稿的时候,如果不涉及很多公式,引用比较少,并且引用格式比较简单的话就是word,否则就是overleaf(LaTeX)

记日程:日程本和Mac自带的日历

往下是分每个场景来讲,也会说一下各个软件在这些场景下相互之间的异同和我的感受吧。(我一开始想对每个软件分开说的,但是发现说的时候必定会涉及和其他软件之间的比较,于是就按照场景来写了)分完场景之后写了一些目前没有在用的工具。

上课,记笔记

  1. 需要截图:Notion

  2. 比如说我这学期的Art438,因为不提供课件并且涉及特别多艺术作品,所以就需要大量的截图,这种时候我会使用Notion。

  3. 我最开始使用Typora(一个写Markdown的软件,简洁好用),可是由于Typora使用的是电脑的内存,所以一个文件中截图多了就会开始卡。

  4. Notion的话是把截图传到他们的云端数据库,所以就不涉及电脑带不动的情况。

  5. 同时我也不会考虑Word,毕竟word本身就不算一个轻量级的软件,比如开启软件就要等一会,图片多了之后更带不动了。

2.基本上全文字的笔记 - Typora(Markdown)

    • 我目前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但是类比我整理笔记的时候,我会觉得这里我会使用Typora,是一个写Markdown的软件,是一个大佬学长推荐给我的,感谢学长。Markdown类似于轻量级的Latex吧。我喜欢这个是因为它有很多快捷键,比如说5个级别的标题,有序、无序列表,或者表格之类的都有快捷键,而且是比较顺手的,不用强行记,但是用着用着就会了。

    • Notion和Typora总体上来说区别不大,也是类似Markdown的,但是我会偏向Typora,因为更偏向Typora的快捷键吧。Notion是类似模块化?就是每一行都可以上下移动,改格式之类的,但是我会觉得对我来说有点累赘并且不需要。同时Notion也有快捷键,但是对我来说没有Typora的好用和全。

    • 这里我不会考虑Notability或者GoodNotes,因为对我来说还是打字快一些

3.提供并且使用课件 - Notability, 不然就GoodNotes

    • 之后我会看教授给不给handout或者我要不要使用教授给的Handout。使用Handout就是说导入到iPad然后批注,就会用Notability,否则就是用GoodNotes弄类似电子版的笔记本了。

    • 我这么做是因为我会比较喜欢GoodNotes笔记本内的格式,相比起Notability来说,在同一篇笔记中,前后翻阅或者分章节这方面会比Notability好一些,类似笔记本的整体性更强,或者说更像一个纸质的笔记本吧。我最开始也用Notability,然后每节课或者每一个章节一个笔记,但是对于一些课来说,因为有些课前后几节课可能讲的是同一个章节或者内容,有时候也不清楚什么时候换到了一个新的内容,所以就不确定什么时候换笔记更合适。所以这一年如果不使用课件的话,就慢慢地习惯用GoodNotes了。

    • 但是对于所有的文件的归纳来说,GoodNotes会比Notability乱一些。相比起Notability的分栏,GoodNotes是类似电脑的文件和文件夹。分类方面我会更喜欢Notability一些。所以如果使用课件上课只是批注的话,就肯定会有各种零零碎碎的文件,毕竟大多数情况都是每节一一个课件,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会使用Notability。我也有每次都把课件导到一个GoodNotes的笔记本里面去,但是由于课件或者ppt一般都比较长,会导致GoodNotes的文件太长,所以会依赖于Notability。

    • GoodNotes还有一个缺点是它的文件和导出的pdf都会特别大,我一开始以为是我iPad的问题,但搜了搜发现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比如说我这学期大概70页的Math475的笔记会有130mb左右,但是Notability就好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对于课件我会直接导入Notability,毕竟课件本身就很长而且大了。

    • 最后一点是我是用学校的Onedrive备份的,Notability备份没有问题但是GoodNotes有时候备份不了,我也不确定是不是我iPad的问题。GoodNotes也可以用iCloud备份而且效果挺好,但是我iCloud的内存不是很够,所以就没有使用这个。所以在GoodNotes上面,我的文件一般是不需要经常在电脑打开,并且比较大或者长的,而不是类似在Notability上面零零散散的,这样万一要在电脑打开,直接隔空投送也比较方便。

上课记笔记的话我大学之后就没有用过纸质版的了,主要是感觉有点繁琐,因为需要各种纸和文具吧,特别是之前线下的时候,需要带着各种东西跑来跑去,所以就用了iPad或者电脑了(主要是iPad吧,之前线下的时候基本都是iPad)同时我使用iPad没有用任何膜,我觉得刚上手的时候字的确挺丑,但是能接受,而且用惯了就好。可是我有看过我朋友使用类纸膜会觉得看着不是很舒服,而且我有一个特别依赖iPad的朋友,她使用了类纸膜之后一个学期apple pencil的笔头就磨坏了,不过具体用不用膜依然是因人而异吧。

看论文或者电子书

  1. 阅览或者略读 - 电脑自带的预览

  2. 对我来说Mac的预览十分足够了,也能提供一些小的旁批之类的。Windows应该也有类似的软件。

  3. 之前用了很久的Skim,但是最近电脑坏了换了新的之后突然用不了了。

  4. 精读,或者做笔记 - GoodNotes

    • 这个时候我会用GoodNotes,主要原因就是上面说的我比较喜欢GoodNotes笔记本内的格式和整体性,包括对我来说做过有笔记的文件一般只会在iPad上面看,所以GoodNotes文件过大这一个问题在这方面对我来说影响不大。

    • 我不是很喜欢思维导图,或者说目前不是很喜欢也不习惯,之前有用过,但是相比起思维导图,我更喜欢bullet points这种。这个用Typora或者说Markdown的无序列表就行。

    • 读文献的话还有个工具是Zetero,类似文献整理的软件。但是我现在还没有完全习惯使用这个,可能之后用多了或者用习惯了再写吧。

整理归纳

  1. 大部分都是公式 - 纸质

  2. 其余时候,我会偏向使用电子版,因为使用电子版就可以有搜索查询,所以之后想要找到特定的某一个概念会方便很多,可以说是可重复利用吧(毕竟学期末也会重复利用学期中整理的内容)当然,电子版相对于手写的也会清楚一些。同时,电子版中,使用分级标题,就可以让层级更清楚,类似自动生成的大纲,之后要回过头去复习的时候也可以更直接地知道印象不深的内容。

  3. 但是如果需要整理的大多是公式,我还是偏向纸质的多一些,一个是毕竟输入公式还是很繁琐的,特别是当一节课包含很多公式的时候,其中必定有很复杂的公式,这样输入电子版的很容易出错,而且会浪费很多时间。同时,如果大部分是公式的话,(目前我遇到的)这类课每一块一般会有一些类似主线的推导过程,类似很多公式之间如何连接或者关联,所以就算想要查找某一个具体的公式,也会比其他时候容易一些。这种时候,电子版的查找功能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4. 同时我也不会用Notability或者GoodNotes,主要是因为我会更加偏向纸质的阅读吧,而且纸质的笔记可以摊开好多页一起看。同时,如果是公式为主的整理,一般内容不会特别长,所以纸质的整理也不会特别繁杂(类似不会有一堆纸要翻来翻去的)。

  5. 其余情况 - Typora(Markdown)

    • 如同上面说的,我会偏向电子版一些,然后在所有电子版中,我会偏向Typora,或者说Markdown格式的文件。

    • 主要的原因也是如同记笔记那一块说的,Typora或者Markdown,相比起Notion,有各种快捷键,比较轻量,但是能满足对于整理这一块的所有需求(还有不同的主题样式可以选)。包括用Typora可以打LaTeX的公式,相比起word会方便很多。

    • 比起LaTeX,Markdown就胜在它比较简单和直白吧,它有一些LaTeX的格式和要求,但是自由度更高。当然两者都会有一个学习曲线,Markdown的的学习时间相对来说短很多。不过两者都是属于写着写着就会了的,没有必要特别去学,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第一次用可能得花一些时间,但是是值得的。

最开始的时候,我所有的整理都是纸质的,我也挺喜欢把iPad的笔记重新整理到纸上的这个过程。但是慢慢地会觉得,整理之后,有些零散的内容并不能记得很清楚,或者记得很久,导致期末的时候又需要重头来一遍。包括有时候想找一个特定的概念但是却需要翻好多好多页,也会觉得有一些浪费时间。于是大二的时候就会慢慢移到电子版,主要还是因为查找,大纲,和清晰这些原因吧。

写作业

  1. 无具体要求,并非大多是文字,或者包含很多公式,计算 - Notability

  2. 类似数学课的作业?包含各种计算,公式,会有文字说明但是占比不高,这种情况我会偏向用Notability写,毕竟计算类的手写比电子输入方便很多。决定性的原因和之前笔记那一块写得差不多。主要是相比GoodNotes,Notability的列表分栏比较清晰,pdf比较小,同步方便。

  3. 论文,小作文 - Word,Overleaf(LaTeX)

    • Overleaf是一个在线的LaTeX的编译器,LaTeX(我理解)是一个类似可以帮助你调格式的码字语言。和word直接写区别不是很大,如果是输入公式的话有特殊的输入方式,但是要用的时候查一下就知道怎么写了。会有一些学习曲线,但是并不大,依旧是用了就能会的。同时因为他是根据用户的指令设置格式的,(类似几行句子在文档开头来配置文件?)所以相同的格式只要复制黏贴这些配置行就能重复利用,不需要像word里面一个个调了。

    • Overleaf会有很多模板,搜就能搜的到,并且由于它是在线的编译器,我们就不用自己下载各种LaTeX的包,编译器里面也有帮助查拼写和编译语法的自带工具。最后就是这个是一个可以很多人一起写的,也可以和学校的帐号链接,所以如果有作业是组队的并且需要LaTeX写报告的时候也可以用。

    • 我觉得使用对于基本全是文字,没有很复杂的引用,没有很多公式的情况,比如说只包括最基本APA引用的作文。这种时候word完全够用了。用Overleaf或者LaTeX也能用,比如你可以有一个自己设置的模板,设置好边界,字号,字体,然后只要自己输入文章内容就行了,相比起word要重复调格式会方便一些

    • 如果有比较多公式,多或者复杂的引用那么就可以用Overleaf或者LaTeX。虽然他有一个学习曲线,不过这个曲线不高,并且用了就能会。对于公式,我会觉得公式多的时候不管是输入还是之后要引用公式,LaTeX都比word方便一些。word是类似全都可视化,一个个点就行,LaTeX是全输入,但是word有时候对复杂的公式一个个点反而没有LaTeX方便。之后的引用也会方便一些,LaTeX好的是你可以很方便地给每一个公式(或者section,或者基本任何)标label,之后直接reference到label就行,LaTeX会自动给你的公式标号,不像word如果改了公式的顺序,需要自己调,包括之后引用的也要调,就很麻烦了。

    • 对于复杂的引用,比如说对于Chicago格式的footnote,在word里面由于footnote虽然在页脚,但是也会影响每一页的内容长度,所以调整格式的时候会很复杂,但是LaTeX可以帮你做这个,只需要拿到bibtex(最后一段)然后autocite就行,然后就什么都不用管了。包括对于每个特定的citation格式,基本都有包可以用,overleaf也有模板可以直接用,就很方便。(感慨一下就是这学期Art438的论文是Chicago+footnotes,感觉LaTeX真的帮了很多,可能是从大学到现在最便捷的一次引用经历了)

    • 最后一点是,由于LaTeX是一个需要编译的语言,所以我们可以放一些不被编译的comment进去,比如说每一段写什么呀,一些要继续写的TODO之类的。我觉得对我来说,在写的时候会让长的文章的脉络和内容更清晰一些。

    • 有一些tips吧,对于找citation,一个是网上有很多帮助生成citation的工具。我觉得很好用的一个是在google scholar里面搜索文章(在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搜索文章也能找到差不多的citation),之后能看到每篇文章底下有一个双引号的图标,点进去就有已经生成的citation,也提供了bibtex可以直接给LaTeX使用。不过google scholar的citation有时候不是很全,比如可能只有两三种,但是有了bibtex,就可以用LaTeX基本搞定所有的citation,包括文章最后references和文章内的引用,相比起word会方便很多了。

记日程和课程表

觉得到了大学之后,和高中最大的区别就是会有各种零零散散的日程,甚至说可能今天提前知道了一两个月后要发生的事情,不像高中的时候基本只要记住明天需要交什么作业就可以了。所以我会觉得到了大学就会觉得日程本挺重要的,毕竟各种作业、活动、项目之类的日程很杂乱,但是每一个都不太能错过,并且有了把各种零零散散的ddl记录了之后就可以更好地规划说我大概什么时候要开始干什么活了。一开始会觉得日程本有点贵,但是因为对我来说用处挺大的,所以也觉得挺值得的。

Canvas上面会有各种due dates,但是这些只包括了教授已经发出来的,有时候教授可能临近了ddl才把相关的assignment发出来,这种时候就很尴尬了。我会觉得日程本很多时候救了我吧,毕竟脑子真的记不住,而且学期开始之后会觉得时间过的很快,很多时候就会莫名其妙发现下周要考试或者下周有个大项目要due,于是就要调整一下安排吧。

  1. 日程本

    • 我现在用的是Mark's. Inc,storage.it 系列的周记本。大一的时候用的是学校soar发的新生包送的日程本,也是因为这个使用了这个日程本我才发现日程本对我来说的好处。大二和现在用的都是Mark's的这个周记本。我记得去年用的好像是A5的,今年用的是B6的。这个日程本是我妈妈的朋友推荐的,用了之后觉得挺不错,明年应该也用它。

    • 我选择这个日程本是因为它包含了对我来说比较有用的三个内容吧。一个是月历,学期初的时候我会用月历来记这学期比较大的事件,比如说期中期末和大项目或者作文的截止时间,以及比较笼统、时间跨度比较大或者不确定的事件,比如说我可能会记录说我哪个月要去报税所以这个月里面需要抽空去处理一下之类的。

    • 第二个是周记,就是类似一页纸,从上到下是周一到周日。Mark‘s的这个是每两页,左边是周记,右边是横线。对于左边一页的周记的话我一般会把每天的每一块分成左右两列, 一列是当天的due和要参加的事件,右边是我希望我这一天能干掉什么,类似每一天的flag。我会提前一周把之后一周有的时间和ddl都排上,毕竟如果有大的ddl的话还是得提前折腾,然后算一下我可能需要多久才能赶完每个due之类的。右边一页的横线我会记一些没有定死的时间节点但是希望这周做掉的事情,或者比较简短的比如这个due有那个点要注意一下这种。

    • 最后一个是连续的横线页,这个是因为有时候可能开会需要记录一些东西,包括有时候需要整理一些东西,比如学期末可能要立一些假期的flag。不过主要是开会的时候记录东西,或者说平时干活的时候记录干了什么,有什么是开会的时候需要问的或者提及的之类的。包括有时候约了advisor或者去office hour的时候,因为怕到时候漏了问,所以会提前会写一写我要问什么(类似一个大纲或者一些bullet points吧)。因为这些内容可能比较长,所以我不会放在和周记在一起的横线页里面。

    • 我感觉对我来说没有用的是每天的记录,类似两页纸分成周一到周日7列,然后每一列是一天从早到晚的24个小时。因为对我来说,我可能是一个时间块,甚至是一天就干一件事,因为我觉得对我来说这样就可以减少一些换活干的时间,效率也会高一些。所以我需要知道的是我今天要做掉什么而不是说我每个小时怎么安排。

  2. 日历

    • 同时我也在用mac自带的日历,一般放的是我的课程表和office hour的日程和一些要参加的事件,比如说活动,workshop,组会这种。平时是只显示课程表和各种事件。然后我会周末的时候想一下下周要不要去office hour,要的话就开office hour的日历之后找个时间写到日程本上去。

    • 可以通过microsoft exchange(网上有教程)显示学校邮箱关联的时间,就是链接你的wisc邮箱帐号之后学校或者教授发到你wisc邮箱里面的日程也可以直接显示系统的日历里面。

    • 我之前有用过谷歌日历,我觉得便捷度来说他和Mac自带的日历区别不大,可能Mac的系统日历会更简洁一些,但是原理或者操作流程都是差不多的。我用Mac的自带日历是因为系统毕竟是系统自带的软件,所以就开软件的比较快和方便,而且国内也能随意用。

    • 我去年实习的时候是全程用Outlook的日历的,毕竟所有的日程都和邮箱挂钩了,而且Outlook基本每天都开着,所以就没必要再使用自带的日历了。

其他的一些工具和我找到合适工具的过程

由于是比较零零散散的内容,所以就一起写了。

除了我之前提到的软件或者工具,我还知道一些其他的,包括没有用过但是听说不错或者用了觉得不适合我的。

  • 比如说很多人喜欢的思维导图。我最开始有用过XMind,但是觉得思维导图并不是很适合我,或者可能没有找到对我来说适合用思维导图的场景。我会觉得思维导图没有列表来的直白,并且导图的面积有点大所以每次都需要移动才能看到想要的,就比较麻烦。所以这一类的软件我之后都没有使用过。

  • 有听说Sublime Text,一个轻量级的文本编辑器,虽然大多数情况被用来写代码,但是据说用来写markdown也很舒服,听说是归功于它的众多快捷键?不过我还没有来得及尝试,毕竟用Typora挺顺手。

  • 对于LaTeX,可以用VSCode在本地写和编译,我最开始有尝试过,但是经常碰到有关LaTeX包安装之类的问题,之后知道了Overleaf就懒得继续折腾,直接用Overlaef了。

  • 我之前有试过用Onenote,毕竟学生帐号免费,但是一直有同步或者备份的问题,包括电脑开onenote的话也需要挺多时间,所以之后也没有使用了。

  • 高中考AP的时候用过印象笔记,我记得好像是由于免费帐号有笔记篇数限制,使用感也没有到让我有动力付费的地步,所以之后也没有使用了。

  • 类似的还有Bear,石墨,有道云,会让我觉得自由度不是很高。

我觉得自己花了挺多时间才慢慢了解说什么样的软件适合自己吧。整个过程可以分成知道对于那些场景需要什么类型的软件,比如说iPad手写,单纯打字,markdown,还是LaTeX,之后再是了解说对于某个类型,什么样的软件或者工具是用的最顺手的。就比如像我之前会觉得同样是iPad手写,Notability和GoodNotes各有适用的场景,不是说他们只适合某些场景,只不过对于一些场景,会有一些软件比其他的更好用。

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可能由于专业的关系,对于markdown或者LaTeX这种有一些学习曲线但是相较于我的专业来说这个学习曲线很小,并且自由度和能带来的便捷度都比较高的工具我是挺喜欢去尝试的,毕竟上手了之后真的能解决很多麻烦。同时我用了一个觉得顺手的软件之后我可能就不会再去尝试别的,毕竟够用就行,而且尝试各种软件和决定使用哪个本来就挺费功夫和时间的,除非到了某些时候觉得这个软件或者方式不适合了再会换吧。

算是写完之后给我点干活的动力,毕竟能用的借口更少了哈哈哈。我觉得大学之后学习或者生活都更加电子化了,不过有时候可能还是会依赖于纸质的,包括我还是更喜欢纸质阅读的感觉。只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有时候电子化的便捷度超过了我对纸质的偏爱的吧。感觉自己在使用了各种软件之后慢慢有个自己的体系,知道那种软件或者工具更适合自己的这种过程也是挺有趣的。

不过还是要申明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只不过是我自己的感受,而且只是用到现在觉得比较适合我自己的各种工具和软件,具体使用什么工具或者软件还得看每个人的喜好呀。

最后更新于